九游官网

九游官网

京威股份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本站添加时间:2023/04/29 点击:6

  京威股份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2022年,适逢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汽车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在全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冲击,走出年中波动震荡,持续保持了恢复增长态势,全年汽车产销稳中有增,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为稳定工业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汽车产销总量已经连续14年稳居全球**,2022年,尽管受到芯片结构性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局部地缘政治冲突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但在购置税减半等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的有效拉动下,在全行业企业共同努力下,中国汽车市场在逆境下整体复苏向好,实现正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与上年相比,产量增速持平,销量增速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在国内强大的消费市场促进下,实现较快增长。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83.6万辆和2,3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9.5%,增幅高于行业,均超过7个百分点,为全年小幅增长贡献重要力量;汽车出口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屡创月度历史新高,自8月份以来月均出口量超过30万辆,全年出口突破300万辆,同比增长54.4%,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增长。

  我国新能源汽车近两年来高速发展,连续8年位居全球**。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全年销量超680万辆,产销量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高于上年12.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迎来新的发展和增长阶段。

  近年来,中国品牌表现亮眼,中国品牌车企紧抓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机遇,推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同时,企业国际化的发展更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今年以来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一路攀升,2022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176.6万辆,同比增长22.8%,市场份额达到49.9%,上升5.4个百分点。

  伴随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汽车市场整体呈现消费升级趋势,但增速有所放缓。高端品牌在前两年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388.6万辆,同比增长11.1%,高于乘用车增速1.6个百分点,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6.5%,占比高于上年0.7个百分点。

  汽车产业日益被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打破原有的边界,零部件供应商作为产业链上游,不仅要谋划转型升级,还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率先试水新技术、预判产业趋势,从一个物质形态零部件的供应商要变成一个科技方案的提供商。零部件企业需要通过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来深化供应链的全球布局,提升全球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通过业务聚焦、供应链安全保障、成本控制、采购优化、现金流管理等机制以提升营收与盈利能力。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是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同时其发展深受汽车行业整体销量影响。在国内强大的消费市场促进下,我国乘用车市场已经连续八年超过2,000万辆。自2020年以来实现连续正增长,近年来呈现“传统燃油车高端化、新能源车全面化”的发展特征。公司作为为中高端乘用车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营汽车零部件内外饰装饰件,产品适用于各类中高档乘用车(传统及新能源)装配,公司整体经营情况与全国汽车市场发展保持同步。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汽车制造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是一家中德合资的乘用车内外饰件系统综合制造商和综合服务商,主营业务为中高档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专为中高档乘用车提供内外饰件系统的配套研发和相关服务。

  公司具有很强的产品模块化生产制造能力、同步开发和整体配套方案设计能力,是中国中高档乘用车内外饰行业的领先者,尤其在中高档乘用车外饰行业中更具优势。

  公司产品为汽车内外装饰件,涉及金属件、塑料件以及基于这些材质的多种表面处理的产品。外饰件产品有:车门外水切、门框条、A柱饰板、B柱饰板、C柱饰板、风窗饰条等用于乘用车外部,承载着车窗密封、降噪及装饰美观的作用;车顶行李架通常用于SUV、MPV等车型顶部,部分车型的行李架还增加了电器光学元件,除了具备传统的承载功能外,更强化了装饰及外观效果;内饰件产品有:中控台总成、中控台装饰框、门把手装饰框、烟灰盒盖板等产品,主要起到汽车驾驶操控辅助功能及内部环境视觉美化功能。

  公司作为中高端汽车内外饰零部件配套厂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需求同步进行开发、设计。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订单拉动、管理联动的生产模式。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等未发生变化。

  公司已建立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参照国内外先进企业的供应商管理模式,由采购部门对供应商实施有效考评、选择和管理,公司已与供应商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持续不断的优化供应商资源,在公司销售部、财务部、技术部、质保部、生产部等部门共同配合下,实现了采购成本和采购质量的有效控制。

  公司日常生产用原材料采购模式为:采购部根据公司生产部门生产需求计划制定公司月度、季度等采购计划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

  其他特殊品种及其他部门非计划性采购,由需求部门向采购部门提出采购申请,采购部门进行相应的询价比价来确定供应商,并下达采购订单。

  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运行,公司根据客户订单需求制定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同时根据客户需求情况储备合理的库存,以应对客户临时增量或其他风险。

  公司主要通过获取项目竞标权并通过参与竞标方式获得主机厂或其它配套零部件厂的相关车型配套项目,采用直接方式向主机厂或者其他配套零部件厂商提供配套产品。公司获得配套项目后,内部团队组织开展工艺设计、模具开发、产品试制等工作,并在获取客户正式认可后,组织安排产品的批量生产、零件供应及后续售后服务的提供。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汽车制造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一贯坚持“稳健经营、和谐发展”的经营理念,致力于推动中国汽车内外饰行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过不断努力,公司已囊括了行业内全材料生产技术和多种材质表面处理工艺技术,是国内乘用车装饰系统零部件应用材质*齐全的企业之一。

  公司汽车内外饰件系统零部件涉及铝合金、不锈钢、冷轧及镀锌钢板、塑料和橡胶等多种材质,不同材质的原材料需要多样化的材料成型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技术。公司历经多年深耕与不断自主技术创新研发,拥有了包括铝合金熔铸、铝型材挤出、橡胶混炼、橡胶复合挤出、金属/塑料辊压复合挤出、复合注塑等多种材质成型工艺,实现了精而全的行业内全材质工艺技术,这是公司领先于行业的核心能力之一。作为另一核心能力,公司实现了包括花纹铝板技术、铝合金氧化、金属喷漆、金属喷粉、塑料喷漆等表面处理工艺技术,尤其是公司的花纹铝板技术、铝合金全自动表面光亮氧化技术和车用铝型材挤出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两大核心技术成就公司具有很强的产品模块化生产制造能力、同步开发和整体配套方案设计能力,成为中国中高档乘用车内外饰行业的领先者。

  公司拥有稳定优质的客户群体和丰富的配套经验,产品用户包括一汽大众、一汽轿车、华晨宝马、北京奔驰、捷豹路虎、沃尔沃、上汽通用、上汽集团600104)、上汽大众、长安福特、吉利、长城、比亚迪002594)等知名整车厂商,并与头部主要新能源汽车厂取得了合作。丰富的配套经验和优质的客户资源使公司在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

  长期的合作使公司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共赢关系,获得了客户的认可与信任。报告期内,秦皇岛威卡威被一汽大众评为“售后质量优秀合作供应商”、“奋进供应商”等荣誉。

  公司于2018年完成北京基地至河北秦皇岛和江苏无锡两大基地的搬迁,形成长春、烟台、秦皇岛、无锡、成都、佛山紧邻主要汽车整车厂商的布局,缩短了与客户的交通距离,提升了供货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全国生产基地的布局,形成高效的配套网络、规模效应、促进公司稳定长期发展。

  公司拥有高自动化的生产覆盖率,近年来公司不断推进智能改造,配置智能装备,经公司各部门及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通力合作,在智能化改造方面取得不错的成效。同时,不断对关键设备、装配自动化技术、自动化集成单元、空间使用等专项业务进行研发、改善提升,形成适合本企业的自动化生产集成单元解决方案。智能制造的全力推进,使公司对人、物的配置更加高效,资产整体周转率有很大提升。高效的运作对生产能力的提升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报告期内,子公司无锡威卡威获得多个荣誉奖项:获得中共洛社镇委员会洛社镇人民政府颁发的“2021年度惠山高新区(洛社镇)突出贡献企业”和“2021年度惠山高新区(洛社镇)技改投入先进企业”;获得中共无锡市惠山区委员会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授予的“无锡市惠山区十大管理先锋”的荣誉称号。

  公司以提升治理水平为基础,坚持推行精益化生产管理,坚持领导开放性、提升员工自主性,从优化自动化生产流程、技术创新、工艺改善、减少无效劳动等方面入手,以达到降费用、控成本、提效率,实现降本增效。深度提升运营效率*大化,以明显的竞争优势,全面、灵活、优质、高效的为客户创造价值是公司持续坚持的基本工作。各级管理人员在核心使命和职责内,放眼全局、结合实际需求持续改进,确保公司所有经营活动都是在整体规划目标路线、人才培养优势

  公司拥有成熟稳定的核心管理团队,团队成员深耕汽车零部件行业多年,具备专业领域知识和经验,已成为公司稳健经营、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的塑造者和传递者,成为公司高水平、高素质的骨干人才。同时,公司关注全体员工、重视人才培养,坚持以内部提拔和人才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充沛公司高端技术人才、形成人才梯队,有效保障公司产品技术的持续创新。

  公司拥有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配备了高水平先进研发设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研发创新体系。公司与大学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拓宽公司科技创新视野,促进技术、人才交流,实现优势互补,提升了公司技术人才资源储备,并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动力及支撑,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技术研发创新体系。

  目前公司已拥有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9项、发明专利1项,公司研发团队重点开展新产品开发、工艺和新技术应用等研究,目前已有多项发明专利在申请过程中,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自主技术创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357,841.9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50.47元,增幅为1.9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696.3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485.65万元、增幅为327.95%。

  报告期内发生成本费用共计 308,165.7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7.36万元、降幅 0.06%。其中,发生营业成本257,316.66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83.50%,较上年同期增长1,650.80万元、增幅为0.65%;发生销售费用10,421.35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3.38%,较上年同期下降1,757.95万元、降幅为14.43%;发生管理费用12,535.73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4.07%,较上年同期增长278.24万元、增幅为2.27%;发生财务费用1,437.15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0.47%,较上年同期下降 2,680.76万元、降幅为 65.10%;发生研发费用 22,256.12万元,占成本费用总额 7.22%,较上年同期增长2,155.52万元、增幅为10.72%。

  本报告期,得益于国内汽车市场逐步回暖,公司继续推行降本增效策略、优化流程、加大研发投入与工艺创新、提高智能制造和信息化水平等多方面经营举措,加大监控管理力度等有效控制手段,使得本期成本费用在收入上涨的情况下小幅下降。另一方面本报告期的资产减值金额较上年大幅减少,加之合并范围内子公司无锡威卡威和长春威卡威于2022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使得所得税费用有所下降,综合上述情况使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11,095.34万元,增幅为22.30%,主要系本期控制库存、降低采购总规模、增加票据支付比例等因素所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 12,782万元,降幅为 96.58%,主要系本期公司投资电池项目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28,450.61万元,增幅为52.13%,主要系公司本期缩减融资规模、调整融资成本结构以及上年同期偿还股东借款所致。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加强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推进智能制造,持续优化生产,提高生产效能;紧跟新能源整车发展势头,开拓新兴企业客户资源;提升公司精益化管理能力。

  锂电池作为绿色环保的新能源产业,在动力及储能运用领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公司通过新主业锂电池产品的发展,可同时带动汽车铝合金零部件的增长,实现公司整体规模的快速扩张,进一步全面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和盈利能力。

  1、2023年在确保完成零部件生产经营计划的同时,公司将持续优化内外饰件系统产品的工艺流程,提升生产效率;通过精益生产管理持续降低生产成本,开拓更多优质客户;引入价值流分析,员工共同参与,持续降低生产成本;完善供应商合作机制,实现合作共赢;健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引进人才、打造专业团队,优化管理机制与岗位人员结构,*大限度释放员工能力;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充分发挥总部集团职能,提高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

  2、2023年还将重点推进公司在秦皇岛投资建设的锂电池项目,使锂电池产品在本年度顺利投产。

  公司主要产品为乘用车内外饰件系统,其需求直接取决于整车需求。公司所处行业发展与经济环境、消费市场的景气程度密切相关,当宏观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时,下游整车市场需求量上升,汽车零部件需求增加;反之,当宏观经济处于下降阶段时,供需逆转,下游整车市场需求量减少,汽车零部件需求相应减少。

  2022年,在购置税减半等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的有效拉动下,在全行业企业共同努力下,中国汽车市场在逆境下整体复苏向好,实现正增长。若未来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或产业经济政策发展方向发生重大调整,将对公司所处行业经营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公司业绩。

  公司将持续强化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优势,整合资源,丰富产品结构,拓展产业链,力争稳健、持续发展。

  公司锂电池项目产品主要用于新能源动力汽车、储能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储能是未来发展趋势,但宏观经济波动、产业政策、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行业发展不及预期,进而影响锂电池产品的市场需求,存在产业政策和市场风险。公司锂电池项目在建设实施过程中涉及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或监管评估,如因国家或地方有关政策调整,该项目的实施可能存在投建进度、运营效果不达预期,项目存在变更、延期、中止或终止的风险。

  截至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70,870.95万元、75,050.81万元和79,862.01万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3.73%、15.92%和16.31%,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8.88%、21.39%和22.32%;周转率分别为5.24次/年、4.81次/年和4.62次/年。公司应收账款维持在正常水平,虽然公司服务的主要客户均为国内大型整车厂,经营和信誉状态良好,但如果其财务经营状况发生恶化,可能存在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

  公司存货主要由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和模具组成。截至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末,存货净额分别为60,597.25万元、71,229.38万元和64,406.26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5.75%、33.82%和31.10%。虽然公司产品销售采用“以销定产”模式进行销售,相应存货发生跌价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存货出现大规模跌价的情况,则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末,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6.18%、27.14%和28.09%,经过资源整合、成本费用的严格控制以及技术研发创新、工艺的持续改进,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处于平稳水平。

  尽管公司一直致力于采取通过技术研发创新、工艺上的改进以提高产品合格率,通过智能制造、精益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对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对进口原材料的深度国产化以降低采购成本、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等措施来抵消可能使得毛利率下降的影响,但未来公司毛利率主要受整车厂产品价格及行业景气度、上游的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涨和设备更新换代带来的折旧增加等几方面影响,仍面临毛利率波动的风险。

  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有色金属、钢材、塑料及橡胶等大宗原材料。报告期内,在全球经济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下,如果未来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未来市场需求的波动,将影响有色金属、钢材、塑料及橡胶等大宗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公司可能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从而影响公司盈利的稳定性。

  人工成本走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国内许多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若未来人工成本持续走高,公司将面临人工成本走高导致的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

  中国汽车产业进入发展成熟期,经济转型与行业变革的叠加,使得汽车市场增速放缓。销量增长的乏力,使得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市场也在不断的细化。汽车市场格局的分化与转型,势必引起相关上游行业的变革,汽车零部件企业势必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及市场拓展,进而加剧市场竞争,挤压利润空间,未来,汽车零部件企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公司在核心技术、质量管理、稳定的中高端客户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如果公司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及时全面地提高产品竞争力,将面临产品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进而影响公司未来发展。

  公司主要产品为乘用车内外饰件系统,公司销售订单直接由整车需求决定,若整车市场需求波动,将直接导致公司业绩波动。

  公司主要客户集中于一汽大众、北京奔驰、上汽大众、上汽集团、上汽通用、华晨宝马、沃尔沃、捷豹路虎等知名整车厂商,客户集中度较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汽车整车厂相对集中。此外,公司目前产品定位为中高端品牌车系,中高端整车企业集中度相对更高。虽然国内自主品牌对内外饰件的需求在逐步加大,但如果上述主要客户需求下降,或转向其他内外饰供应商采购产品,将对公司的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生死时刻!立即破产?**共和银行又50%崩盘,多次跌停牌!美联储再添一把火

  已有29家主力机构披露2022-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7.30亿股,占流通A股48.65%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3.24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

  实施分红:10派0.7元(含税),股权登记日为2023-04-27,除权除息日为2023-04-28,派息日为2023-04-28

  股东人数变化:一季报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3-02-28)减少617户,幅度-1.35%